6個AI技能讓你立即獲得工作優勢
在這個充滿變化的職場環境中,掌握實用的AI技能不僅能讓你脫穎而出,更能最大化你的專業成長潛力。關鍵在於理解AI不是要取代你,而是要成為你能力的放大器。
- - #AI工具的三大類型架構
在深入技能學習之前,我們需要了解工作中會遇到的三種AI類型:
獨立AI聊天機器人:如ChatGPT、Gemini、Claude、Grok等,適合處理大多數一般工作任務,只需開啟應用程式即可透過對話完成各種任務。
整合AI功能:內建在你已使用的工作應用程式中,例如Gmail中的Gemini或Microsoft Office中的Co-pilot,讓你在熟悉的工作環境中直接使用AI。
專業AI解決方案:針對特定任務設計的客製化工具,如Grammarly用於寫作優化、Descript用於影片編輯等。
理解這些AI類型後,你就能策略性地運用以下六大關鍵技能。
- - #AI提示工程:清晰溝通的藝術
AI提示工程聽起來很技術性,但本質上就是如何與AI有效溝通。想像你在指導一位新實習生,你會如何確保他理解你的需求?
兩大核心原則:清晰思考與清晰溝通
市面上雖然有各種提示框架和公式,但我不建議嚴格遵循這些框架,因為它們往往會讓提示過程變得複雜化,特別是當AI變得越來越智能時。
關鍵實作技巧:
使用明確具體的指令,保持簡潔易懂。多使用動作動詞如「視覺化」、「分析」、「生成」、「摘要」,直接說明你的最終目標,避免模糊的提示。
提供高品質的背景資訊,包含重要的背景細節、範例、限制條件、輸出格式。記住:平庸的輸入只會得到平庸的輸出。如果不確定該提供什麼背景,可以直接詢問AI需要哪些重要背景資訊來完成任務。
理解任務類型也很關鍵。對於創意發想類任務,不要給予過多限制;對於直接執行類任務,則需要AI按步驟嚴格執行指令。
- - #AI輔助內容創作:三層策略法
AI在各種內容創作上都能提供強大幫助,涵蓋文字、圖像、影片,從電子郵件、簡報到會議資料和團隊溝通。掌握這個領域就能讓你領先大多數人。
三層內容創作策略:
第一層:速度 - 讓AI生成初稿或快速提出想法。與其面對空白的郵件開始撰寫,不如要求AI針對特定專案草擬郵件,AI能瞬間提供結構和內容。
第二層:風格 - 加入你的個人語調。AI不了解你偏好的語調或內容對團隊的影響,因此要求它遵循你的語調、偏好語言,或考慮特定關係的細節。
第三層:品質檢查 - 使用AI作為回饋循環來優化內容輸出。例如,將重要會議的簡報提供給AI,詢問「利害關係人可能如何解讀這個內容?這會引起什麼擔憂?」,讓AI發現你可能遺漏的潛在問題並建議改善方向。
這三層策略能最大化AI輔助內容創作在工作中的影響力。
- - #AI驅動商業智慧:從數據到洞察
下一代職場需要更多數據故事敘述者,不只能報告數據,更能找出關聯性並做出策略決策。使用AI進行數據故事敘述是讓你在工作中脫穎而出的極具影響力技能。
三大關注領域:
數據整理 - 使用AI將雜亂或非結構化數據轉換為可分析的結構化格式,如評論、社群貼文、電子郵件、客戶回饋。例如進行受眾研究分析評論和評價時,可以要求Gemini清理數據並整理成結構化表格,甚至匯出為CSV檔案進行進一步分析。
情境增強 - AI能交叉引用並填補空缺。使用AI為現有數據添加額外資訊使其更完整。例如,提供會議參與者名單,要求AI根據公司目錄為每個人添加部門和職位資訊,讓數據集變得更有意義。
模式識別與視覺化 - 不只清理數據,更要知道如何使用AI快速識別趨勢獲得洞察,甚至透過視覺敘事呈現。在Gemini上,你可以提供大型數據集要求它提取洞察,甚至生成精美的視覺化圖表與團隊分享。
關鍵提醒: 永遠要先明確你想回答的核心商業問題。常見錯誤是先從數據集開始,在不了解商業問題的情況下要求AI找出洞察。視覺化也是如此,使用AI用視覺講述清楚的故事,而不是只是要求它「創建我們的銷售數據圖表」。
- - #AI強化研究能力:深度與廣度兼具
大多數人都需要為工作進行研究,無論是客戶專案、新產品發布或市場分析。掌握如何更好地使用AI進行研究將給你巨大的優勢。
日常研究需求:
可以使用不同的AI搜尋引擎,如Perplexity、ChatGPT、Google AI模式、Grok、Deep Seek、Felo。關鍵是在搜尋查詢中具體提供背景資訊,並善用不同的搜尋操作符來控制資料來源。例如使用檔案類型操作符只獲得PDF格式結果,或使用網站操作符只關注特定網站來源。
深度研究方法:
可以使用Gemini、ChatGPT或Perplexity的深度研究功能,或使用NotebookLM來綜合你選擇的資料來源資訊。進行深度研究時,研究計劃最為重要。雖然這些深度研究工具會自動生成研究計劃,但如果想要最大的品質控制,建議先使用推理模型生成研究計劃提供方向,再傳遞給這些深度研究工具。
學術研究特化工具:
如需專門的學術研究或文獻回顧,可使用Elicit或Research Rabbit等更專業的AI研究工具。要注意這些工具對資料來源有不同側重點:Google Gemini偏好大品牌資料來源,也有來自Google Scholar的良好學術資料來源;Perplexity在資料來源多樣性上表現更好;Grok則適合以X平台為主要資料來源的研究。
驗證提醒: 永遠不要在未經驗證的情況下使用AI提供的統計資料或引言。可以明確要求AI提供特定聲明的資料來源或確切引言的原始出處,或將所有資料來源匯入NotebookLM自己再次確認。
- - #AI工作流程自動化:系統思維的實踐
掌握前述技能後,接下來要建立AI輔助的工作流程自動化,甚至AI代理來處理部分工作。這裡說的「建立」不是指編程開發,而是運用系統思維建立標準化工作流程。
流程規劃的重要性:
大多數人直接跳到建構或配置部分,但流程規劃才是最重要的。首先繪製你的工作流程圖。例如要自動化社群貼文創建流程,整個流程會是什麼樣子?你甚至可以要求AI為你的任務目標提出工作流程細節作為起點。
永遠從一個低風險的重複性任務開始,完全自動化後再進行下一個。不要試圖一次自動化所有事情。
工具選擇考量:
選擇AI自動化工作流程還是AI代理,取決於任務複雜度和你能給予多少控制權。AI代理具有高度自主性,但風險也更高,因為沒有預定義步驟,需要更多人工參與。建議先掌握AI自動化,再考慮使用AI代理,除非是低風險任務。
平台建議:
熱門的無程式碼AI自動化建置平台包括Zapier、Make.com和n8n。Zapier因其視覺化編輯器和豐富的內建整合選項,更適合非技術人員。你只需拖放即可為工作流程添加每個步驟細節。
n8n和Make.com雖然仍然用戶友好且無需程式設計,但由於高度可客製化,初學者可能覺得有些複雜。但正因為如此靈活,你可以建立任何想要的客製化工作流程。
重點是你的流程思維技能和邏輯設計。花更多時間規劃自動化流程,這樣你就能將其轉化到任何這些平台上。
- - #AI增強決策制定:從執行者到指導者
這是大多數人錯過的最有價值AI技能,能將你的價值從「執行」提升到「指導」層次。不只使用AI更快找到洞察,更要讓AI成為你的思考夥伴,幫助做出更明智的決策。
兩大核心策略:
準備結構化的高品質背景資訊 - 你可能知道給AI背景資訊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結構化這個過程。大多數策略工作主要分為三類:業務成長導向、營運流程導向、或產品創新導向。
思考你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哪些決策幫助,準備我稱之為「專案背景檔案」來為AI載入這些高品質背景資訊。例如營運和流程類型的決策制定,你的專案背景檔案可以包含當前系統工具、現有流程工作流程、資源分配等背景資訊。
提出策略性問題 - 與其簡單地要求AI為決策制定提供建議,不如用它來挑戰你的思考。例如,如果你是招聘經理,要求AI在兩個潛在候選人之間做決定,與其問「你建議我考慮哪個候選人?」,你可以問「選擇候選人A而非候選人B的隱性成本或錯失機會是什麼?」或「在這個招聘決策中,我可能沒有考慮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?」
不要只是尋求答案,而是要求不同觀點來挑戰你的決策制定邏輯,並運用自己的判斷做出最終決定。
成功衡量標準:
在職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是:衡量你的成功不是看你使用工具的技術技能,而是看你運用這些工具所做出的決策和產出品質。AI放大你的能力,但你的判斷力放大影響力。
-
參考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TW8v1eIS2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