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%的人都不知道的5個iPhone AI黑科技!頂尖用戶才懂的效率神技

你知道嗎?當你還在笨拙地截圖、複製、貼上,再慢慢打字向AI提問時,那1%的頂尖用戶早就掌握了讓iPhone與AI無縫協作的秘密武器!一個簡單的長按拖拉動作,就能讓複雜的圖表瞬間被AI解讀並轉換成可複製的文字;一個設定好的快捷鍵,就能讓冗長的提示詞瞬間輸入完畢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技巧,卻能讓你的工作效率提升數倍,徹底改變你與AI互動的方式。 - #iPhone AI協作的第一個黃金法則:跨應用拖拉技術

大多數人不知道,iPhone早就內建了跨應用拖拉功能,但真正會用它來搭配AI的人卻寥寥無幾。這個技術的威力在於能夠瞬間打破應用之間的壁壘,讓AI分析變得毫無摩擦。

操作方式異常簡單:長按你想分析的圖片、文字或文件,用另一隻手指滑動到其他應用,就能直接將內容拖拉到ChatGPT等AI應用中。想像一下,當你在手機上看到複雜的圖表或數據表格時,只需要長按拖拉到ChatGPT,輸入「重新製作這個表格並匯出為CSV」,AI就能立刻幫你重建整個表格。

這個功能的實用場景包括:將PDF合約拖拉到AI中快速提取重點條款、將複雜的技術圖表拖拉給AI進行解釋、將外語文件拖拉給AI翻譯成中文。一個頂尖用戶甚至在電話談判過程中,直接將合約PDF拖拉給ChatGPT,即時查詢條款細節,讓對方刮目相看。 - #突破應用限制的終極武器:智慧分享流程

當你發現某些應用不支援拖拉功能時,別擔心,還有更強大的解決方案。透過優化iPhone的系統分享功能,你可以讓任何內容都能快速送達AI應用進行處理。

設定方法極其關鍵:進入任何有分享按鈕的應用,點選分享,滑到最右側點選「更多」,然後點擊「編輯」。將你常用的AI應用(如ChatGPT、Claude)切換到開啟狀態,點選加號將它們加入收藏,並拖拉到AirDrop旁邊的顯眼位置。

這個設定帶來的效率提升是驚人的:

網頁文章分析只需點選分享→ChatGPT,AI就能讀取整個網頁內容進行摘要。郵件處理變得超簡單,在Apple Mail中選擇列印選項,然後分享給AI,整封郵件就會以PDF格式上傳供分析。

即使是LinkedIn這種封閉性平台,也有破解方法:先在Chrome中開啟貼文,截取完整頁面截圖,再分享給AI進行內容分析。一個通勤族分享了他的使用經驗:「我無法在路上閱讀長文章,但我會先讓ChatGPT摘要,然後點選喇叭圖標聽取摘要內容,這樣通勤時間就變得超級有效率。」 - #告別痛苦打字的神級技巧:提示詞快捷鍵盤

在手機上打字輸入長篇提示詞絕對是效率殺手,但頂尖用戶早就找到了完美解決方案:文字替換功能。這個iPhone內建功能能讓你用幾個簡單按鍵就輸入複雜的AI提示詞。

設定步驟非常直觀:在設定中搜尋「文字替換」,點選加號新增替換規則。「詞組」欄位填入你想要的完整提示詞,「快速鍵」欄位填入觸發關鍵字。專業建議是使用「ZZ」作為所有AI提示詞的前綴,因為這個組合在鍵盤上很容易按到,而且永遠不會意外觸發。

三個最實用的快捷設定:

「ZZ ANAL」展開為「分析這段內容,分享前五個重點和清晰簡潔的客觀摘要」。這個提示詞能將任何長篇大論瞬間轉化為易消化的重點整理。一個管理者分享:「我的上司喜歡在會議前丟一堆報告資料,但現在我在吃午餐時就能用這個快捷鍵讓AI整理出談話重點。」

「ZZ IMAGE」專門用於圖片分析,能告訴你圖片內容並提取所有文字供複製使用。當同事傳送複雜的儀錶板截圖時,這個快捷鍵能讓你立刻獲得概述說明。

「ZZ LATE」是多語言工作者的救星,能自動偵測語言並翻譯成英文。配合語音輸入功能,你甚至能讓AI幫你用原語言草擬回覆內容。

Mac用戶還有額外福利:這些文字替換設定會自動同步到所有裝置,你可以在MacBook上設定複雜的提示詞,它們會自動出現在你的iPhone上。 - #解放雙手的語音指揮系統:口袋AI助理

想像一下,只要按一個按鈕就能立刻啟動AI對話,完全不需要解鎖手機、找應用、開啟聊天室。這就是iPhone動作按鈕的威力,但99%的用戶都在浪費這個功能。

設定方法超級簡單:在設定中搜尋「動作按鈕」,選擇「捷徑」選項,搜尋ChatGPT(確保已安裝),選擇「開始聽寫」而非「開始新聊天」,因為聽寫模式讓你能在傳送前修改內容。

實際應用場景讓人驚豔:在賣場挑選枕頭時,直接按下動作按鈕問AI「哪種枕頭適合側睡者和仰睡者」,AI會立刻搜尋網路提供專業建議。在路上遇到不熟悉的地標,按下動作按鈕就能立刻獲得詳細說明。

進階技巧:如果你之前將動作按鈕設定為「勿擾模式」,可以改用背面輕點功能。進入「輔助使用」→「觸控」→「背面輕點」,將雙擊設定為執行「切換勿擾模式」捷徑,這樣你就能同時保有兩個快速功能。 - #終極武器:智慧上下文指令系統

最後這個技巧稍微複雜,但威力強大到讓人震撼。透過iOS捷徑功能,你可以建立一個超級智能的選單系統,讓你選取任何文字後都能套用不同的AI分析模板。

這個系統的運作方式是:選取你想分析的文字,點選分享,選擇自訂的「AI動作」捷徑,就會出現多個選項如「快速摘要」、「草擬回覆」、「簡單說明」等。選擇後會自動開啟ChatGPT並預填好對應的提示詞,你只需要貼上內容就能開始分析。

實際使用場景包括:閱讀稅務法規文章時選取困惑段落,選擇「簡單說明」就能獲得淺顯易懂的解釋。收到不重要的郵件時,選取郵件內容,選擇「草擬回覆」就能快速產生適當的回應。參加會議後選取會議記錄,選擇自訂的「會議筆記」選項,AI就會提取行動項目、負責人和截止日期。

雖然設定過程需要一些技術操作,但這個系統一旦建立就能大幅提升你的AI使用效率,讓複雜的提示詞工程變得像點選選單一樣簡單。 - #成為AI時代的效率王者

這五個iPhone AI協作技巧看似簡單,但背後代表的是全新的工作思維模式。當大部分人還在把AI當作偶爾使用的工具時,掌握這些技巧的頂尖用戶已經將AI深度整合到日常工作流程中,讓每一個操作都變得更聰明、更快速。

從跨應用拖拉的無縫整合,到語音指令的解放雙手,再到智慧上下文系統的高度自動化,這些不只是技術技巧,更是思維方式的革命。在AI成為工作標配的時代,懂得善用這些iPhone原生功能的人,將在效率競爭中取得壓倒性優勢。

記住,工具的威力不在於它有多先進,而在於你如何聰明地使用它。現在就開始實踐這些技巧,讓你的iPhone變成最強大的AI協作夥伴!

- - #iPhone #AI #ChatGPT #效率 #工作技巧 #手機技巧 #生產力 #iOS捷徑 #智慧手機 #科技生活

參考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EyRtkNmcEQ

Read more

如何在 10 個指標看出 OpenAI Agent Kit 能否「扳倒」n8n?一次看懂 2 大代理人平台的勝負關鍵

如何在 10 個指標看出 OpenAI Agent Kit 能否「扳倒」n8n?一次看懂 2 大代理人平台的勝負關鍵

在最新的比較實測中,AI 自動化創作者 Nate Herk(Nate Herk | AI Automation)直言:「In short, my answer is no.」──他認為 OpenAI 在 2025-10-06 推出的 Agent Kit 並不會直接取代已存在多年的開源自動化平台 n8n(初版 2019-10-08)。本文將重組 Nate 的實測內容,逐項分析兩者在使用者門檻、觸發器、工具整合、模型支援、前端嵌入(UI)與部署控制等關鍵面向,並呈現評分數據與原文引言,供想選用或評估平台的讀者做出判斷。 * Agent Kit(OpenAI Agent Builder)發布日:2025-10-06。設計定位:以「快速、視覺化、

By andy

# N8N 還是 Claude Code?選錯一個,你會在維護時哭出來——實戰經驗談

前陣子有位網友問我一個問題,我當時停頓了一下,因為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問得很好。他問:「到底什麼時候該用 N8N,什麼時候該用 Claude Code?」 我一開始想給出一個簡單的答案,但後來發現——其實沒有簡單答案。真正的分水嶺,不在工具本身,而在於你後來會怎麼活著跟這個東西相處。 ▋ 關鍵不是技術,是你的記憶 想像一下這個場景:你今天花了整個下午設計一個自動化流程。邏輯很複雜,涉及多個 API 串接、條件判斷、資料轉換。當時你腦子很清楚,一切都有道理。然後一周後,你的主管說:「欸,那個流程能不能改一下?」 你打開檔案。看著自己寫的程式碼或配置。三秒鐘後,你的腦子一片空白。 「我當時為什麼要這樣設定?」 這時候,如果你用的是 N8N,你會慶幸自己的決定。因為整個流程就像樂高積木一樣擺在你面前,一眼就能看懂每一步在幹什麼。「啊,這裡是連接 Google Sheets,那裡是做資料過濾,這邊是呼叫 AI API。

By andy

# 我用 Gemini API 破解了 YouTube 影片秒找關鍵畫面的問題——花了一年才想通的事

在我開始用 Gemini 的 API 之前,我其實在這個問題上卡了很久。你知道那種感覺嗎?就是你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但市面上的工具就是不給你。 ▋ 那些沒辦法的時代 最一開始,我想做的事很簡單——從 YouTube 影片裡自動找出特定的畫面。聽起來沒什麼,但當你開始想要把它實際執行出來的時候,馬上就撞牆了。OpenAI 的模型?它們根本不讓你直接處理影片內容。Anthropic 的 Claude?同樣的問題,他們也會限制你對影片的存取權限。就像被隔著一層玻璃,明明看得到東西卻摸不著。 我試過各種繞路。有段時間我想用影片截圖搭配 OCR 去識別,但那效率慘到不行。也想過自己寫爬蟲去抓影片的文字敘述檔,但 YouTube 上大多影片根本沒有,或者敘述檔品質爛到不能用。那段時間我真的很挫折,感覺就像在黑暗裡摸索,不知道哪條路才是出口。 大概花了快要一年的時間,我一直在想同一個問題,嘗試不同的方法,然後一次又一次地失敗。有時候是技術層面的問題,有時候是成本太高根本行不通。那種反覆的無力感,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點難受。 ▋ Gemini

By andy

我正在做一個瘋狂的實驗:讓AI掌控我80%的線上形象,看看會發生什麼

老實跟你說,你現在看到的我—聲音、影像、文字—大部分都不是我本人。 這聽起來很詭異,我知道。但這正是重點。 我不是隨便玩玩,也不是為了作秀。我是在親身經歷一個別人都在談論、但很少有人真正去試驗的東西:如果AI能掌控你超過80%的線上生產力,會發生什麼事? ▋ 大多數人的想法都停在20% 現在很多人用AI的方式是這樣的:拿它來寫個開場、潤色個段落、幫忙生成幾張圖。AI扮演的是助手角色,人類才是主導者,還是靠人力來賺錢、維持信譽。這樣當然安全,也很聰明。 但我想知道的是另一個問題。 如果我不是偷偷用AI,而是讓它在前台直接面對你,掌控我80%以上的聲音、文字、影像表現,會怎樣?會崩潰嗎?會被識破嗎?人們會察覺不出來嗎?還是說,這樣的模式本身就會帶來一些我根本預料不到的怪事? 我沒看過有人真的這樣做過,所以我決定自己試試。 ▋ 為什麼我要這樣折騰自己 你可能會問:「為什麼?這不是自找麻煩嗎?」 確實是。但這就像任何真實的實驗一樣,你不下水,你根本不知道水溫。

By and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