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Google遇上創新者困境:Perplexity執行長揭露AI搜尋革命的內幕
在矽谷的激烈競爭中,一家成立僅兩年的新創公司正在挑戰搜尋巨擘Google的地位。Perplexity執行長Aravind Srinivas在最新的Y Combinator訪談中,深度剖析了AI搜尋的未來,以及為何Google的商業模式正成為其創新的最大阻礙。這場對談不僅揭露了科技巨頭的困境,更描繪出AI時代的新戰場。
-
#從零到每日數百萬查詢的崛起之路
Srinivas回憶起創業初期的關鍵時刻:「2022年的跨年夜,我們有將近70萬次查詢。產品名稱很糟糕,叫Perplexity,很難念。速度很慢,每個查詢要7秒才有答案。還經常出錯、產生幻覺。沒有知名度的公司、沒有知名度的創辦人,只有一兩百萬美元的種子資金。」
儘管如此,人們仍然在跨年夜使用這個產品,分享截圖。這讓他意識到產品確實有其價值。如今,Perplexity每天處理的查詢量已經大到讓公司面臨基礎設施擴展的挑戰。
有趣的是,Perplexity的誕生並非按照傳統創業教科書的方式。Srinivas坦言:「我們創辦公司時並沒有明確的想法要做什麼,這與YC建議的『從專案開始再轉成公司』相反。」最初,他們嘗試建立自然語言SQL工具,用於搜尋Twitter等關係型資料庫,但最終決定將這個概念擴展到整個網路。
-
#Google的創新者困境:廣告模式的詛咒
當被問及為何Google無法提供類似Perplexity的直接答案服務時,Srinivas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核心:「如果人們可以直接獲得『舊金山能看到金門大橋的最佳飯店』或『從舊金山飛倫敦的最佳航班』這類問題的答案,還附帶預訂連結,Google要如何從Booking、Expedia、Kayak那裡賺錢?」
這正是經典的創新者困境。Google的搜尋廣告業務可能是「有史以來最好的商業模式」,但同時也成為其創新的枷鎖。Srinivas觀察到:「對Google來說,一個錯誤就能讓股價暴跌。還記得Bard的現場展示失敗嗎?股價下跌了6%。」
更令人驚訝的是,在2023年和2024年的大部分時間裡,Google內部的AI模型「可能只是第四或第五好」。這意味著新創公司首次能夠獲得比Google更好的AI技術,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。
-
#瀏覽器:下一個AI戰場
Perplexity的下一步計畫令人振奮。Srinivas透露:「瀏覽器是我們對公司未來的最大賭注。每個人都在問,當有搜尋和其他AI應用時,為什麼要使用Perplexity?當然ChatGPT的分佈比我們大,每個AI應用都試圖加入搜尋功能。」
他們正在開發的Comet瀏覽器將不只是另一個瀏覽器,而是一個「認知作業系統」。Srinivas描述:「一個全能搜尋框,你可以導航、提出資訊查詢、下達代理任務。你的AI會在新分頁、側邊欄,作為任何網頁上的助理存在。」
這個瀏覽器將允許用戶並行啟動多個任務,異步運行,整合個人聯絡人、電子郵件、日曆、Amazon帳戶等各種資料來源。Srinivas強調:「Chrome在每個分頁都是獨立進程時很令人興奮。現在想像每個查詢或提示都可以是這樣。」
-
#AI編程工具改變開發速度
在公司營運方面,Perplexity已有約200名員工,並強制使用AI編程工具。Srinivas分享了一些驚人的使用案例:「機器學習工程師可以上傳論文中偽代碼的截圖,要求Cursor編輯檔案來實現新演算法,然後快速運行實驗。實驗時間從3-4天縮短到1小時。」
他甚至會截圖iOS應用,用箭頭標示按鈕需要移動的位置,然後工程師將截圖上傳到Cursor,讓它修改Swift UI檔案。這種開發速度的提升是革命性的。
然而,Srinivas也坦承AI工具的局限:「它也在引入新的bug,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修復,甚至不知道bug是如何產生的。」他認為,在基礎設施和分散式系統等關鍵領域,仍然需要經驗豐富的工程師。
-
#速度是唯一的護城河
面對OpenAI、Google、Anthropic等巨頭的競爭,Srinivas的策略很明確:「你唯一的模式就是速度。你必須創新,必須比其他人都快。這就像以極高速度跑馬拉松。」
他並不迴避競爭的現實:「如果某件事真的值得做,資金雄厚的公司自然會去做。人們說Perplexity是個好產品,現在每個人都在嘗試做能夠引用來源回答問題的產品。」
但Perplexity的優勢在於專注。Srinivas表示:「你只能在有限的事情上做到世界級,無論是建立優秀的模型還是一兩個真正好的產品。對我們來說,這是我們唯一關心的事:答案的準確性、任務的準確性、協調各種工具。」
-
#未來展望:AI時代的新商業模式
在商業模式方面,Perplexity選擇了與Google截然不同的道路。Srinivas坦言:「我不知道我們是否能達到Google那樣的利潤規模。Google的商業模式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商業模式。」
但他對訂閱收入感到鼓舞:「我們從未預期能走這麼遠,我們認為光是訂閱就能每年增長數十億美元,這是個很好的生意。」除了訂閱,他們還在探索基於使用量的定價模式,以及從AI促成的交易中抽成。
對於網路的未來,Srinivas認為權力分配將變得更加傾斜:「那些試圖玩弄SEO系統獲取流量的網站肯定會更加困難。」但他相信,知名品牌將保留直接的自然訪問量。
這場AI搜尋革命才剛剛開始。正如Srinivas所說,這不僅是技術的競爭,更是關於誰能以最快的速度為用戶創造價值。在這個由速度決定勝負的新時代,創新者的機會之窗正在打開。
參考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2jOnoTEk-x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