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免費在本地生成無限制AI圖片和影片:完全離線的創作自由!

想像一下,你能夠在沒有網路連線的情況下,創造出任何你想像得到的圖片和影片,而且完全不受任何審查限制!這不是科幻小說,而是現在就能實現的技術。一位科技創作者最近分享了一套完整的本地AI生成系統,讓任何人都能在自己的電腦上建立專屬的AI創作工作室。

這套系統最驚人的地方在於它的完全自主性:不需要將任何資料傳送給Google、Microsoft或OpenAI等大型科技公司,你的創作過程完全私密。更重要的是,這些開源模型相對無審查限制,讓創作者擁有前所未有的表達自由。

- #Comfy UI:你的本地AI創作核心

這套系統的核心是Comfy UI,一個強大的視覺化AI生成控制面板。雖然初次接觸時,Comfy UI的工作流程看起來像是複雜的義大利麵節點網路,但創作者強調:「這個教學不會深入超級進階的Comfy UI技巧,而是要展示最簡單可能的工作流程。」

安裝過程已經被大幅簡化。訪問comfy.org官網,下載Mac或Windows安裝器,就能跳過安裝Python和其他相依套件的複雜步驟。正如官網所承諾的:「Comfy UI是100%免費且開源的,永遠都會是如此。沒有訂閱費用,沒有隱藏成本。」

最令人興奮的是內建範本系統。不需要從Hugging Face或Civitai手動下載模型,Comfy UI提供了預建的範本,包括各種Flux圖片模型、Stable Diffusion模型,以及Juan 2.2、Mochi、Hunion等影片模型。

- #圖片生成:Flux 1模型的驚人表現

在圖片生成領域,Flux 1 Dev被認為是目前最強大的本地運行模型。然而,不同平台有不同的技術要求。創作者發現:「FP8版本在Mac上無法運行,需要CUDA架構的Nvidia GPU。Mac用戶需要下載23.8GB的完整版本。」

生成效果令人驚艷。從「紐約市夜景天際線」到「冬季白宮雪景」,再到「日落時分的艾菲爾鐵塔」,Flux模型都能產生專業級的影像。對於需要素材但不想支付素材網站費用的創作者來說,它甚至能生成「四個穿西裝的商務人士圍坐會議桌同時握手」這樣的典型商業攝影場景。

不過,模型也有其限制。創作者測試發現:「Flux模型不太擅長生成真實名人的肖像,即使輸入Sam Altman、馬克祖克柏和馬斯克在WWE擂台上打鬥,生成的也只是看起來相似但不太像的人物。」

- #影片生成:Juan 2.2的突破性表現

影片生成是更具挑戰性的領域。創作者使用了Juan 2.2系列模型,這是目前最強大的開放權重影片模型。該系列包括:14B文字轉影片模型、4B圖片轉影片模型、5B綜合模型,以及創新的「首末畫面轉影片」功能。

技術要求相當嚴格。創作者坦承:「我切換到PC進行示範,因為這些影片模型針對Nvidia GPU優化。在Mac上運行需要20到60分鐘才能生成6秒影片,而在好的GPU上只需要幾分鐘。」

生成效果令人印象深刻。「大峽谷的無人機拍攝」展現了專業級的航拍效果,而圖片轉影片功能能將靜態的「大腳怪自拍照」轉換成動態影片,甚至加入帳篷和營地背景。

- #無審查創作的雙面刃

這套系統最引人注目也最具爭議的特點是其相對無審查的特性。創作者成功生成了「人形熱狗在燒烤人形食物」、「人形本田汽車用高壓水槍清洗人類」等主流AI工具會拒絕的創意內容。

然而,創作者也表達了深度擔憂:「我對人們可能用這項技術生成的內容感到非常緊張,壞份子可能會用這種技術做一些惡事。這些是開放權重模型,人們會對其進行微調和訓練,使其能夠生成任何東西,甚至是不應該生成的內容。」

儘管如此,他認為了解技術勝過恐懼:「這個精靈已經無法放回瓶子裡了。我認為最好學會如何使用這些工具,了解現有技術和你能做什麼,而不是完全避免並害怕它。」

- #實用指南:從零開始建立你的AI工作室

建立這套系統的步驟相當直接:

首先,下載並安裝Comfy UI桌面應用程式。選擇適合你GPU的設定(M3 Ultra用戶選擇對應選項),保持預設安裝目錄,啟用自動更新。

接著,使用內建範本系統。點擊「瀏覽範本」,選擇你需要的模型類型。系統會自動下載所需的文字編碼器、VAE和擴散模型。注意檔案大小通常很大,確保有足夠儲存空間。

對於Mac用戶,需要特別注意兼容性問題。如果遇到「float 8轉換到MPS後端」錯誤,需要下載完整的23.8GB Flux模型,並放置在models/diffusion_models資料夾中。

- #進階學習:深入Comfy UI的無限可能

對於想要深入學習的用戶,創作者推薦了兩個專業頻道:AI Preneur和Olivio Seras。這些創作者提供了更技術性的深度教學,涵蓋額外節點、優化技巧,以及如何用Comfy UI實現任何想像得到的創作。

所有生成的內容都儲存在本地硬碟的output資料夾中,完全屬於你自己,不會上傳到任何雲端服務(除非你自己設定了雲端同步)。

這套本地AI生成系統代表了創作技術的重大轉變。它不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創作自由,也引發了關於AI倫理和責任使用的重要討論。正如創作者所說:「如果你開始使用Comfy UI,你將領先99%只知道如何使用ChatGPT和類似工具的人。」

這是一個既充滿機會又需要謹慎對待的新時代,每個創作者都應該了解這項技術的潛力和責任。

參考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twQWnIobTU

Read more

如何在45分鐘內做出能抓住注意力的爆款短片?Roberto Nixon 的完整流程與工作室成本揭密

如何在45分鐘內做出能抓住注意力的爆款短片?Roberto Nixon 的完整流程與工作室成本揭密

在這集令人起雞皮疙瘩的節目中,短片創作者 Roberto Nixon 首度完整揭露他的製作流程:從靈感、逐字稿、錄製到後製暨發布的每一道細節。他是網路上少數能穩定拿到「數百萬追蹤、數以億計觀看」的短形式創作者之一,此次示範不只分享工具與技術,更揭示速度與節奏如何成為他製作「高點閱、易擴散」內容的核心競爭力。本文依循訪談內容重組,並補充必要背景說明,呈現可實作、可複製的完整操作指南與關鍵數據。 Roberto 明確指出:「短形式影片是互聯網的 bread and butter,是所有注意力的 top of funnel。」他認為短片的價值不只是資訊傳遞,而是「以極高速度捕捉注意力,並把觀眾導向更深的學習或行動」。他在訪談中強調三個製作目標的順序與重要性: - 「Capture attention」:前2秒的視覺與口語鉤子至關重要。 - 「Maintain attention」:以衝突—解決的段落設計持續牽引觀看。 - 「Reward attention」:提供實用、獨到的洞見以促成互動(

By andy

從焦慮到信任:一個月的授權噩夢,到一晚上用 Claude Code 搞定 API 串接的領悟

▋ 當初那個月,我幾乎快瘋了 說起來有點丟臉,但我得老實講——最開始串接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的發文功能時,我花了整整一個月。一個月啊,你聽起來可能覺得正常,但那一個月裡我經歷的心理狀態真的不太妙。 OAuth 授權流程、API 金鑰管理、權限設置、各種稀奇古怪的 Error Code……我每天都在官方文件和 Stack Overflow 之間切換,反覆測試、碰壁、修改參數、再碰壁。有幾次我真的坐在電腦前,盯著同一個 401 錯誤整整兩小時,想不出問題在哪裡。那種感覺很難形容,就是心裡知道「應該就快了」,但就是過不去那道檻。 問題是,不管我做再多功課,這個授權系統就像一個只會說 No 的門神,你得反覆調整每個參數,直到它願意放你進去。期間我甚至懷疑過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做技術工作。 ▋ Performance API 串接時的震撼 然後這禮拜,

By andy
如何用 Sora 2 + n8n AI 代理,把影片成本降6倍、產量放大10倍?完整新手實作解析

如何用 Sora 2 + n8n AI 代理,把影片成本降6倍、產量放大10倍?完整新手實作解析

導言:Sora 2正席捲網路,能把文字、圖片、名人臉孔直接變成可上線的短影片。Nate Herk 在教學影片中示範如何把 Sora 2 與自動化工具 n8n(他稱為 NADN)串接,聲稱可以「取得10倍產出、更高品質、無浮水印,且透過 Key.ai 使用 Sora 2 比 OpenAI 直接呼叫便宜6倍」。本文將從連線設定、範例工作流程、提示工程到錯誤處理逐步解析,並以數據與引言突顯關鍵步驟,幫助你把這套系統從 Proof‑of‑Concept 做到可量產化。 * 關鍵數據:Key.ai 對 Sora 2 的收費為 1.5 美分/秒($0.

By andy

# 不會寫程式反而是優勢?為什麼Vibe Coding會是你最該投資的技能

我想跟你聊一件我最近才真正體悟的事:如果你想在未來持續提升生產力,你根本逃不掉要跟AI合作這個課題。但關鍵不是去學寫程式,反而是要學會跟AI「談戀愛」。 ▋ 你以為不會寫程式是限制,其實反而是超能力 老實說,剛開始聽到Vibe Coding這個概念時,我也有點懷疑。不會寫程式的人用AI協作?聽起來好像哪裡怪怪的。但仔細想想才發現,這恰好是我之前完全想反了的地方。 很多人問我:「欸,如果我不會寫程式,怎麼能跟AI Code一起工作?」我現在的答案是:正因為你不會寫程式,你才更有資格來做這件事。為什麼?因為你能深刻理解那些使用者痛點。你知道什麼叫「這件事很麻煩」,你知道什麼叫「其實我們需要的是這個」。而一個只會寫程式的人,有時候反而被自己的技術思維限制了,看不到使用者真正想要什麼。 你不會寫程式,所以你能在跟AI的來回對話中,一次次指出「不對,我要的是這樣」、「這邊可以再調整」。你用自己的直覺和需求不斷修正,而AI則用它的執行力去實現。這兩種優勢的結合,才是真正的超能力。 ▋ AI的能力再強,也需要一個懂它的人 這裡有個前提要弄清楚:不是隨便用任何AI都行。你得選一

By and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