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創付費廣告獲客策略
許多創業者都會犯同一個致命錯誤:先花費大量時間開發產品,再來思考如何獲取客戶。營銷專家Cody Schneider在最新分享中顛覆了這個觀念,他認為應該先驗證市場需求,確認能夠獲得付費客戶,再開始產品開發。這位曾幫助無數新創公司成功獲客的專家,毫無保留地分享了完整的付費廣告策略。
- #顛覆傳統的新創思維
Schneider強調一個核心觀念:「商業的本質就是擁有人們想買的東西,並能夠賣給他們。」他建議創業者在開發任何產品之前,都應該先研究關鍵字搜尋量,確認市場需求。
他以YouTube頻道郵件提取工具為例說明。這個工具每月搜尋量只有100-300次,看似微不足道,但Schneider指出:「我有好幾個每月搜尋量只有100的應用程式,靠它們我付了10年的房租。」
關鍵在於商業模式:如果你有100個客戶,每月付費49美元,那就是每月4,900美元的收入。這種工具型產品的利潤率高達95%,幾乎不需要客服支援。
- #Google廣告策略全解析
Schneider詳細說明了Google廣告的設置策略。他建議從點擊量開始測試,而非直接追求轉換:「我首先想了解的是人們實際搜尋的關鍵字。所有關鍵字研究工具給出的都只是估算值,我要的是真實的搜尋數據。」
設置流程包括:
- 建立點擊型廣告活動
- 使用短語匹配關鍵字,如「"YouTube channel email extractor"」
- 針對特定地理位置投放
- 設置Google Tag Manager追蹤轉換事件
他特別強調關鍵字、廣告文案、落地頁三者要保持一致的關鍵字,這樣能大幅提升轉換率。
- #轉換追蹤的技術秘訣
Schneider解釋了為什麼要從點擊量開始,再逐步優化到註冊轉換,最後才是付費轉換:「我需要足夠的轉換數據來做出明智的決策。如果我直接從付費轉換開始,轉換事件會太少,無法有效訓練廣告系統。」
他建議的轉換漏斗是:
- 初期:點擊追蹤
- 中期:註冊轉換
- 後期:付費轉換
- 使用Hey Gen製作AI虛擬頭像影片
- 用11 Labs製作語音
- 在CapCut或Descript中編輯,移除靜默部分
- 添加字幕和吸引人的標題
- 製作10個不同變化版本
- 資料擷取工具
- 電子郵件查找器
- 研究工具
- 自動化腳本
當你有足夠預算時(如10萬美元),可以直接設置付費轉換,但對於預算有限的新創公司,循序漸進的方式更為可行。
- #Facebook廣告的心理學
相較於Google廣告的搜尋意圖明確,Facebook廣告需要「打斷」用戶的注意力。Schneider指出:「這就是故事敘述。談論人們的痛點,描繪他們可能擁有的未來願景,然後你的產品就是通往那個未來的橋樑。」
他推薦使用AI虛擬頭像影片,特別是11 Labs的Natasha Valley Girl聲音。廣告腳本範例: 「如果你做網紅行銷,聽好了。我差點被YouTube創作者郵件提取搞瘋了,因為驗證碼太難繞過。後來朋友推薦了一個工具,只要上傳YouTube頻道清單,就能自動提取郵件,還能繞過驗證碼。」
- #大量測試是成功關鍵
Schneider強調測試的重要性:「每月測試40個不同的廣告創意。你會發現其中2-3個表現特別出色,那就是你的獲勝廣告。」
他建議的創意製作流程:
Instagram的試驗Reels功能提供了免費測試機會,可以在不花費廣告預算的情況下測試內容效果。
- #付費廣告的投資回報邏輯
面對「反付費廣告」的觀點,Schneider用ATM比喻來說明:「如果有一台ATM,你放入1美元能拿出4美元,你會怎麼做?當然是盡可能多地投錢進去。這就是廣告的本質。」
他分享了實際數據:「我之前經營的公司,獲取一個新客戶成本80美元,但客戶終身價值是550美元。我付80美元獲得550美元的回報。」
這種投資邏輯對SaaS產品特別有效。如果客戶平均停留6個月,每月支付100美元,客戶終身價值就是600美元。即使付費200美元獲得一個客戶,依然有300美元的淨利潤。
- #小眾市場的巨大商機
Schneider特別強調小眾工具的潛力:「資料提取工具有巨大的賺錢機會。有些大公司專門從政府文件中提取資料,收入驚人。雖然看起來不性感,但這正是人們需要的。」
他建議專注於:
這些工具通常開發簡單,但解決的是真實痛點,有穩定的付費需求。
現代AI工具如Claude和Lovable讓這個過程變得更簡單。Schneider感嘆:「以前需要花費數週的工作,現在我在視訊通話中就能即時完成。這太瘋狂了。」
成功的新創公司不是靠運氣,而是有系統地驗證需求、建立產品、獲取客戶。付費廣告就是這個系統中最重要的一環,它能夠可預測、可擴展地帶來客戶。關鍵是要有正確的心態:把廣告看作投資,而非支出。
參考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4v7tJ55rzs4